零售业公认的革命有三次:百货商店、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。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,又超越互联网一次革命,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。
——刘强东《第四次零售革命》
在零售业的发展历史中,经历了从百货商店到如今电商发达的过程。这中间150余年的变革不可谓不大,所以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是我们穷极想象力也难展望完整轮廓的。《第四次零售革命》一文中,刘强东认为,零售业不管怎样发展,其本质是不变的,即:成本、效率、体验,这一点在零售业的发展历史上体现的很清楚。另外,第四次零售革命也是颠覆性的,它的意义将超越互联网。
成本+效率就是要求商品的质量越来越来高,价格越来越低;体验,则是着重对服务体验加强。而当下零售革命的基础是如今发达的互联网,线上渠道融合下沉到线下实体店就是整个零售革命的第一战。
身处母婴行业,就会发现这种变革会对母婴零售业产生极具冲击性的颠覆变革。目前母婴渠道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,从以前的遍地开花到如今的激烈竞争,有的风生水起,有的艰难度日;有的夹缝求生,进退两难,有的大刀阔斧,持续扩张;有的亏损淘汰,有的逆势增长。从目前看,绝大部分单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,从资源、服务、人才、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,随着中大型连锁在乡镇市场的扩张,单店的区域优势逐渐被中大型连锁取代,而中大型连锁的扩张导致运营成本与经营压力与日俱增,人员管理、服务提升、利润增长成了中大型连锁的难题。所以说各有各的难题,那么怎么办呢?今天小编就受累,详详细细为大家解读好怎么去开好一家母婴店呢?
首先我们来剖析症结:
1、只看人家怎么做,不考虑我是谁
中国人有一个习惯,即喜欢看别人怎么在做。近几年行业门店的装修和布局高度“神似”,就是这个原因。
我们近10年来天天倡导和强调:每个门店要以商圈的顾客需求为导向!店的顾客是谁?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购买偏好怎样?顾客每次客单的结构和返店周期是怎样的?等等,这些都需要了解,而不是老是去看别人的店怎么整。我们很多本土的零售店,其实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,所以不要老看别人怎么做,自己就怎么做,最后迷失了自我。
2、只考虑自己想卖什么样的商品,不考虑顾客是谁
我相信大部分零售店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不管是谁进店,都只想推自己最想卖的商品。为什么呢?当然是因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。这也是门店目前最严重的误区和症结!特别是今年以来,零售店面临的经营成本压力比较大,这种只想卖自己最想推的商品的现象有变本加厉之势。
只考虑自己,不考虑顾客的感受,更忽略和不尊重顾客的真实需求,这种单向式的经营思想,你认为还能走多远呢?
3、只考虑客单价,不考虑提篮数
什么叫客单价和提篮数?如果你的平均客单价是50元,那这个客单里面是一两个商品,还是三个以上的商品,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。
客单价越高,提篮数越低,意味着有利润、有客单的产品销售占比过高,能培养人气的商品和基础品类占比过低,也说明店员都在主推她们想卖的商品。
客单价越低,提篮数越高,则表示人气商品和热卖品类占比更高。当然,目前大部分零售店存在的问题都是前者。
4、只考虑商品的毛利率,不考虑商品的“流转率”
有些名品或容易热卖的人气商品,可能毛利很低,但流转率高。以白酒为例,假如它是10个点的毛利(低的要死人),是不是毛利空间就很小?但如果说它每个月可流转1次,一年可流转12次,以本金10000元为例计算,也就意味着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的毛利,一年下来周转十二次,就产生了毛利12000元,那它的年毛利就是120%了!
同时,更重要的是,这10000元一年周转十二次,还意味着为你带来了大量的关注、消费名品的主流客流和人气。另外,我们自己有利润的一些产品,一定要敢于拿出毛利空间来做活动,以提高它的周转速度和商品流转率。
可是,现实经营过程中,实体店在这个方面却只认死理。因此,品类结构不合理,坪效更无从谈起。
5、只考虑促销方法,不考虑实体店的“进店率”
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,于是很多店主天天琢磨,看对方怎么做活动自己也怎么做,却忽略了做活动是为了提高门店的进店率。
如果零售店所在的商圈普遍缺乏人气,进店率不足,如果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成交率和销售业绩,而没有考虑去提升顾客进店率,那么即使有再丰富的销售技巧和活动打折,没有顾客进店,成交又靠什么实现呢?
6、自我麻痹,用同行生意的冷淡来安慰自己
阿Q精神,今年大环境不是很好,所以很多人就先看看对面的店,也偶尔出去看看其他地区的店,发现人家生意好像也不是那么好,心里就踏实了,晚上睡觉就觉得很安稳了!